• 公司新闻
  • 【征文选登】中国航海日 安全在身边

    三等奖获得者

          ——电机员  乔鑫

          借着航海日的这股浪潮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在航海时经历的难忘事件。那是在一次远航途中,船行驶到一片开阔海域时,突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印象深刻。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上船,跟“泰昌轮”跑东日航线。泰昌——一艘接近10万吨的庞然大物,与其相比,我感觉自己好渺小。正值秋天,当时航行在日本的途中,深秋的日本海有一些不太安静,铅灰色的云层低压在桅杆上,我记得是傍晚7点多钟,10级台风裹挟着豆大的雨点砸下来,浪头足有三层楼那么高,船身倾斜角度超过20度,集控室操作台上的扳手“骨碌碌”滚到地板缝里,发出沉闷的声响。


    图片



         “集控室!主机转速突然波动,快去看看!”船长的声音从对讲机里炸出来,电流杂音刺得人耳膜发疼。我和师傅对视一眼,他马上抄起工具包甩在肩上:“乔儿,跟我走!”两人猫着腰冲进机舱,湿热的空气里瞬间弥漫开一股焦糊味,像是电线短路的征兆。师傅直奔主机操控台,指着转速表上跳动的红色数字:“你看,主机转速波动太大,肯定是测速传感器出问题了!”

    主机测速传感器就像船舶的“脉搏监测器”,每根线缆都连着主机的“神经中枢”。师傅让我先检查传感器外部接线,自己则趴在油腻的地板上,用万用表笔抵住线路接口。“阻值2050欧姆之间跳变,不稳定!”他扒开传感器附近的电缆槽,海水正顺着通风管缝隙“滴答滴答”倒灌,一束电缆泡在浑浊的水里发胀,其中一根白色测速线的外皮裂了道三厘米长的口子,裸露的铜线在盐水中滋滋冒火星,水面上还浮着一层蓝绿色的电弧光。


    图片



         “必须马上隔离故障线缆!”师傅掏出电工刀,刀刃在应急灯下发亮。他先切断传感器电源,用绝缘钳小心翼翼地剥离破损线缆,海水却越涌越急,浪头拍打船底的轰鸣震得机舱钢板嗡嗡作响。“乔儿,帮我打灯,注意别让海水溅到新接头!”我半跪在积水里,用身体挡住飞溅的浪花,手电筒光束紧紧锁住他的手——只见他用砂纸将断口打磨至金属发亮,套上双层热缩管,再用压接钳把铜端子压得严丝合缝,每一次咬合都伴随着“咔哒”的脆响。密封接线盒前,他特意用医用棉签蘸了凡士林,沿着盒盖缝隙涂了整整一圈:“海水里的氯离子能咬穿钢板,多一层防护是一层。”

          处理完线路,师傅让我跑到驾驶室观察转速表,自己则留在机舱重启传感器。我攥着对讲机往上层甲板冲,楼梯在剧烈摇晃中像波浪般起伏,每一步都像踩在弹簧上。冲进驾驶室时,三副正死死攥着舵轮,窗外的海浪如同白色的山峰劈头盖脸砸来。“快!看看转速!”我扑到仪表台前,指针稳稳停在100/分,绿色的运行指示灯亮得刺眼。“转速稳定了!100/分,正常!”我冲着对讲机喊,声音因激动而发颤。师傅的喘息声从那头传来:“收到,你守着仪表,我再检查一遍接线盒防水……”


    图片



          台风持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海面终于恢复平静,阳光透过舷窗照进机舱,映出满地的水渍和工具。我跟着师傅复查设备,发现他在传感器通风管外侧加装了L型防水挡板,又在电缆槽底部钻了几个直径5毫米的排水孔,孔口还套上了防锈滤网。“海上的设备就像人,”他用扳手敲了敲传感器外壳,上面还沾着没擦净的海水结晶,“你得学会‘听心跳’,更得提前给它‘穿雨衣’。上次越南港那艘船,就是因为没及时处理电缆槽积水,最后主机骤停漂了半天。”


    图片



          现在我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次遇到恶劣天气,都会习惯性地戴上绝缘手套,用指尖摩挲设备的接线处——这是师傅教我的“土办法”,能通过温度变化预判线路隐患。去年在台湾海峡遭遇暴风雨时,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提前发现了舵机线路的隐性短路。那些在暴风雨中拧紧的螺丝、缠好的胶带,早已化作刻在骨子里的职业本能。就像师傅说的:“万用表能测出电阻值,却测不出责任心的‘分量’。”当船舶在万顷碧波中平稳航行时,那些藏在设备深处的安全防线,正随着主机的轰鸣,奏响最坚实的海上乐章!


    下一篇:这是第一篇

    下一篇:薪火传承 红色足迹

    天津市惠通海员管理服务有限公司